当前栏目: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要求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室。1983年创建政教系,1991年从政教系分离并成立直属学校的社会科学部(期间,2000年校德育教研室并入),2006年与法政学院合并。2011年3月,成立独立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以来,连续四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点;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哲学2个本科专业,均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本科生近五年平均就业率高达98%,平均考研录取率高达51%,居全校专业学院之首!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先后获批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生249人、本科生570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7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1人。拥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项目,2人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2人入选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培养计划,1人获评“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教师)”,3人担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委员。

学院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大项目滚动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和青年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8项,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场次。拥有中华家文化研究院、退役军人研究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等3个部省级研究基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新时代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哲学范式研究院等多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通过“战略研讨、梯队构建、方向凝练”,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做到“学科建设有梯队,科学研究有方向,教学水平有提升”,通过“学术与教学沙龙”、“全员听课评优”等活动,不断促进思政课建设向纵深发展,学院已经形成学科、科研、教学互促并进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努力实现从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科研型学院的转型,努力建设优势和特色较为鲜明、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学院,积极向教育部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迈进。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专业概况:本专业于1985年开始招生,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学科,致力于培养一流专业人才。近年来,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基础教育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教学科研骨干和行业专家。目前,在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社会亟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三种类型,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大的发展潜力,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熟练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核心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伦理学等。

毕业去向:50%左右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3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高校、中职校和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1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

【哲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国家、省级相关学术研究平台,培养具有一定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进一步培养潜质和较高综合素质,主要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以及社区、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才人。

学习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哲学系统的理论和历史,以及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哲学思维能力、批判反思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训练。

培养特色:本专业培养过程突出哲学基础理论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本着分类分型培养的原则,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应用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为学生发展拓展空间和渠道;实行全程导师制,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建立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全程指导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著作研读、科研活动、考研等。

毕业去向: 50%以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大半进入985、211学校进行深造;10%左右学生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企业、社区等工作。

(更新至2023年3月)



栏目导航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