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沙龙--“江博论坛”(第一期)顺利举行

时间:2021-04-02浏览:1398设置

2021年4月1日晚,由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江彭博坛”第一期在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主题为“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由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系主任陈群志副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任祥伟老师主持。陈延斌教授、印少云教授、张存建教授、贾彦峰副教授、马丽娟博士、崔玉利博士、王贺博士以及马院的众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博坛伊始,陈老师便提出人工智能如何在心智上接近或达到人类意识,这是技术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然而,智能机器如何拥有真正的心智,或者说如何在技术之外融入“体验自身存在”的能力?这依旧是技术层面和科学层面的难题。为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智能机器的“时间感知”着眼,突破静态的理论模型,走向动态的理论模型,探索智能机器实现类人的心智结构之可能性。

针对以上问题,陈老师认为从“程序时间”如何过渡到“感受时间”的可能性,这一尝试能够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于是,陈老师本次讲座围绕着三个部分展开:一是作为人工智能基础的“程序时间”;二是过渡到“感受时间”的可能性选择;三是作为人工智能必需的“感受时间”。

最后,陈老师指出,在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常常会把原本的二元“生活世界”理解为人类社会空间、物 理空间与信息空间这样的“三元空间”。与之相应, 他认为,还存在更复杂的“三元时间”,亦即感受时间、自然时间与信息时间。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而言,在这三者之中,感受时间更为根本,是得以进入“生成的人工智能”的关键。自然时间与信息时间必须融入感受时间,智能体才能获得基于现实的理想转化。

在答疑环节,陈老师就“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人工智能的政治、伦理难题”等问题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论坛结尾,任祥伟老师作总结,并指出“江彭博坛”的定期举办对于激发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的学术热情、丰富学术生活、打磨学术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我们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