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

时间:2012-04-23浏览:1173设置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2600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专题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岑红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适用学科范围: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形式:讲授

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关键性的组成部分——儒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革演进,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引进、吸纳和生成,新的社会思潮和新的文化载体的出现等方面。并引领学生认识和探究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规律、特征、文化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力求使硕士研究生能够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脉络的了解和考量,加深对国情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力,进一步提升理性思辨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导论

一、文化的概念及中国文化史研究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的内涵

三、中国近现代文化史课程的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精神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历程

三、中国近现代文化的结构变化

四、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六大特征

第二章 儒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近现代的命运

一、进入文化现代化之前儒学发展的三大阶段

二、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存在方式

三、儒学在中国近现代的演变与发展

四、儒学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

第三章 近代教育的发展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一、教会教育的兴起

二、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

三、民国新式教育的发展

四、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第四章 近现代社会伦理及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直指封建纲常的近现代伦理的生成与发展

二、移风易俗的思想主张和实践

三、生活习俗及礼俗的变革

四、伦理习俗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

第五章 近现代新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一、近现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确立

二、近现代中国应用技术的发展

三、旧学新生—传统哲学社会科学的近现代再造

四、新式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第六章 近现代文化事业和文化团体

一、从晚清到民国文化政策的演进

二、近现代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发展

三、近现代出版业、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载体的出现及发展

四、近现代文化团体的出现及发展

第七章 近现代文化思潮与中国现代化

一、近现代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二、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再到“全盘西化”

三、从“甲午”到“辛亥”到“抗战”的社会文化思潮演进

四、近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课程主要教材:

1、《中国近代文化概论》龚书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文化通史》郑师渠 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清稗类钞》(1-12册),徐珂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5、《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史资料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6、《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舒新城著,北京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7、《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蔡尚思主编,杭州人民出版社1982-1983年版。

8、《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73-1984年版。

9、《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1979年版。

10、《中国近代文化探索》,龚书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近代经学与政治》,汤志钧著,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12、《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中外文化交流史》,周一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中华民国文化史》(上、中、下),史全生主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15、《中国现代文化史略》,傅长禄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学院审核意见:                     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签字:                                       签字: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