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24002
课程名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研究
开课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课教师:陈延斌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适用学科范围: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讲授
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的基本概念,对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理论根据进行深入探索;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途径等,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课程主要内容:
导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精神支柱
第一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缘起
二、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梳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作用
四、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多样化提出了新问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成和发展
一、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
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过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脉络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根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导向功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聚功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激励功能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规范功能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合功能
第五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结构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层次
二、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精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五、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六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第七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一、社会需要共同理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八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内容
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社会价值
第九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荣誉”观念与“耻感”文化
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表述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
四、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社会活力
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
二、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四、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课程主要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韩震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韩震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
杨晓慧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唐昆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宁先圣、 石新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教育研究》,董朝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周中之、 石书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学院审核意见: 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签字: 签字: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