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彩虹糖的夏天”:爱心暑托甜一“夏”,彩虹糖里乐开花

发布者:沈晓强发布时间:2025-09-03浏览次数:3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如何破解暑期“看护难”问题、让少年儿童在假期中玩得开心、学得充实,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彩虹糖的夏天”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走进徐州市泉山区庞庄街道,开办“爱心暑托甜一夏,彩虹糖里乐开花”主题暑托班。团队以学业辅导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内核,将书本知识与趣味实践相结合,为孩子们送上一段有知识、有温度、有欢乐的“彩虹色”暑假。



“金榜红”课堂:解锁家乡的历史密码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是广为流传的话语,深刻揭示了淮海战役的精神本质。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彭城思政学堂”,带领孩子们“穿越”峥嵘岁月,解读家乡的“历史密码”。围绕淮海战役,团队设计了系列教学环节:543万支前民工、240万车次运粮等一系列震撼的数据,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在“给小推车、担架、粮食袋找用途”的互动游戏中,子们踊跃发言,逐渐读懂“军民鱼水情”的深意,明白了“胜利属于人民”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用奉献铸就的真理。

 

 

“蓝阅绘”时光:书本里的和平故事

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暑托班特别推出“蓝阅绘”读书分享会。以书为桥,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走进那段山河破碎的历史。通过共读《夜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士兵》等书籍,没有生硬说教,只有温情朗读与真诚交流。孩子们或感叹“夜莺好勇敢”,或疑惑“为什么会有战争呀”,或坚定地说“我们要保护和平”。书本中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彼此的交流,则在心田悄悄播下“珍爱和平”的种子。活动结束时,有孩子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以后我也要多读书,了解更多和平故事!”

 

 

“紫韵创”工坊:剪纸香包里的非遗传承

徐州的非遗有多美?“紫韵创”工坊给出了答案。志愿服务队以徐州剪纸和香包制作为载体,带领孩子们体验非遗魅力,感受传统文化在指尖流淌的温度。穿针引线间,清幽艾草香随着童心绽放;剪纸翻飞时,栩栩如生的花鸟跃然纸上,传统与创意碰撞出新的火花。孩子们在手作中亲近文化根脉,古老技艺也在欢声笑语中焕发新生。

 

 

“绿意萌”行动:环保少年的行动宣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从娃娃抓起。志愿服务队巧妙结合徐州本土生态资源,过寓教于乐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争做家乡的“绿色卫士”。活动特别穿插了趣味环保知识竞答,孩子们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在轻松互动中,环保理念真正入脑入心,“绿色卫士”的责任感也更加明晰。

 

 

结语

这个夏天,“彩虹糖的夏天”志愿服务队以爱心为桥,用红色思政课探索徐州革命历史,借读书会在童心中播下和平的种子,借非遗课堂让传统文化鲜活绽放,以环保行动点浇灌绿色初心。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正是这个夏天最甜的“彩虹糖”。未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怀揣热忱,深入基层,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时间中锤炼本领、坚定信念,也让更多孩子在假期里中收获成长与快乐。每一次陪伴都是温暖的传递,每一次实践都是青春的成长——青春的色彩,终将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未来,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怀揣热忱,深入基层,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坚定信念,也让更多孩子在假期收获成长与快乐。每一次陪伴都是温暖的传递,每一次实践都是青春的成长——青春的色彩,终将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一审:沈晓强,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