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见行见效,2025年暑期,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赤诚薪火,青衿报国”宣讲团先后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建邺区与溧水区,开展以“铭记烽火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主题宣讲,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感悟厚植家国情怀,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赤心鉴史,砥砺强国之志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宣讲团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沉浸式”学习接受历史教育,感悟历史厚重。
展厅内,泛黄的史料、凝固苦难的遗存、幸存者含血的证词,于肃穆中交织,震撼心扉。成员们凝神屏息,指尖轻抚过镌刻遇难者姓名的石壁,在“万人坑”遗址前深深俯首——这段曾止于书页上的历史,此刻化作可触可感的彻骨之痛,深深烙印进每个人的灵魂。
走进“三个胜利”纪念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犹如一座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丰碑,指引着青年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通过本次参观,宣讲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滋养,只有铭记历史、鉴往知来,才能真正坚定强国志向、践行报国担当。
诉英雄事迹,承爱国薪火
在深入调研和充分整合素材的基础上,宣讲团前往溧水区,开展了“铭记烽火岁月,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将红色故事与家国情怀生动地传递给当地少年儿童。
宣讲从鲜活感人的抗战故事展开,成员们以真挚的语言再现烽火岁月的图景,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脉搏。放牛娃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孩子,大家纷纷提笔,给这位“遥远却亲切的小伙伴”写下心里话;而溧水本地烈士沈有明的故事,更让在场的孩子们倍感震撼与亲近——入伍仅一年的他,在抗战胜利前夕为家国捐躯,长眠于龙山烈士陵园......随着故事的深入推进,孩子们的眼神由最初的懵懂转为坚定。他们主动提问、踊跃分享,整场宣讲也从“单向输出”转化为“双向互动”。爱国情怀,在这样的交流中愈发具象、深厚。
感盛世美好,望和平未来
宣讲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执起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和平愿景。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象征和平的紫荆花静静绽放,先进的载人航天飞船翱翔苍穹——稚嫩笔触之间,流淌着对英雄的由衷敬意、对和平的深切渴望、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炽热自豪。
“抗战故事有奖竞答现在开始!”随着互动环节的正式启动,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我国抗战胜利是哪一年?”问题刚一抛出,孩子们便纷纷举起小手,眼神里满是期待,生怕错过答题机会。面对一道道历史题目,孩子们应答如流,从容又自信,充分展现出他们对历史的重视与深入了解。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旧意犹未尽,围着宣讲团成员不肯散去,接连追问道:“哥哥姐姐,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抵御外敌的英雄事迹吗?”“还有没有抗战少年英雄的故事呀?”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以及话语中流露出的对英雄的真切敬仰,共同构成了现场最动人的一幅画面。
活动最后,孩子们整齐列队,面向队旗庄严宣誓:“勿忘国耻,珍爱和平!”铿锵有力的声音在现场久久回荡。这不仅是新一代少年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更是他们对未来肩负祖国建设重任、守护家园和平的坚定承诺。
此次实践活动中,宣讲团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自主规划、积极作为,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调研,并面向基层少年儿童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切实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目前,“赤诚薪火,青衿报国”宣讲团的实践故事已获多彩大学生网、交汇点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为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抗战胜利搭建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团队成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不断厚植家国情怀,将“强国有我”的誓言践行于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
(一审:沈晓强,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